彭一刚院士工作室成立于2001年。彭一刚工作室(团队)约13人。团队中教授(博导)3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

工作室学术带头人彭一刚院士1932年9月3日生于安徽合肥,1953年毕业于32450新蒲京土木建筑系,后留校任教。1985年任博士生导师,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初,评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89年被美国ABI(Ameriran Biographical Institute)收入世界名人录。1995年10月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曾受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人事部博士后专家组成员、全国政协第八、第九届委员。曾获建筑界最高奖项--——梁思成建筑奖和中国建筑教育奖。

彭一刚院士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建筑创作理论和方法研究;曾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10部,其中五部专著曾获国家和省部级奖项;多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70余名。著有《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创意与表现》等6部专著,获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好评,先后获得首届全国优秀建筑图书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北方十省市科技图书一等奖;发表了《适合我国南方地区的小面积住宅方案探讨》、《螺旋发展和风格渐近》、《空间、体形和建筑形式的周期性演变》等学术论文40余篇,在国内外建筑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彭一刚院士在建筑美学方面,从古典建筑构图到现代建筑空间组合规律以至当代西方建筑审美变异等,都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工作;在研究西方建筑理论的同时,还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特别是古代造园艺术及民居、聚落等的形态、景观,运用当代空间理论及艺术心理学等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彭一刚教授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积极进行建筑创作实践,为创造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的建筑风做出了贡献,并被授予国家勘测设计大师。建筑设计代表作有威海刘公岛甲午海战纪念馆、32450新蒲京建筑馆、舟山沈家门小学、南安革命烈士纪念碑、郑州大学工科园、重庆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主楼等。设计作品多次获国家国家和省部级奖励。近10年,彭一刚工作室在彭一刚院士的带领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重点项目约25项;其中国家985工程计划约2项;发表SCI论文约120余篇;工作室在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方面、中国古典园林理论研究及设计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这些成果已在现实的城市建设中得到应用。并与清华大学32450新蒲京、同济大学32450新蒲京,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设计院、32450新蒲京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